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,其中固定句式的翻译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。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,且具有固定的结构和翻译模式。掌握这些句式不仅能提高翻译准确率,还能帮助理解文章逻辑。以下为高考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翻译方法:
一、判断句式
- “……者,……也”结构
- 例:廉颇者,赵之良将也。
- 翻译: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。
- 技巧:直接译为“是”字判断句,省略“者”“也”。
- “乃”“即”“则”表判断
- 例:此乃英雄也。
- 翻译:这就是英雄。
二、被动句式
- “为……所……”
- 例:为人所欺。
- 翻译:被人欺骗。
- “见……于……”
- 例:臣诚恐见欺于王。
- 翻译: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。
三、疑问句式
- “奈何”“如何”
- 例:为之奈何?
- 翻译:对这件事怎么办?
- “何……为”
- 例:何以伐为?
- 翻译:为什么要攻打呢?
四、否定句式
- “不亦……乎”
- 例: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- 翻译:有朋友从远方来,不也是很快乐吗?
- “无乃……乎”
- 例:无乃不可乎?
- 翻译:恐怕不行吧?
五、假设句式
- “苟”“若”“使”引导
- 例:苟富贵,无相忘。
- 翻译:如果(将来)富贵了,不要互相忘记。
六、比较句式
- “与其……孰若……”
- 例:与其坐而待亡,孰若起而拯之?
- 翻译:与其坐着等待灭亡,不如奋起拯救它?
应试技巧:
- 结合上下文确定句式功能
- 注意古今词义差异(如“所以”今表结果,文言多表手段)
- 固定搭配需整体翻译,不可拆解字面
通过系统掌握这些句式,考生可显著提升文言文阅读效率和翻译准确度,为高考赢得关键分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