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大全 > 2018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

2018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

2018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

在2018年考研英语翻译中,被动语态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点。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,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。因此,在翻译过程中,考生需要掌握恰当的转换技巧,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。

一、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
英语被动语态通常由“be动词+过去分词”构成,常用于以下情况:1. 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或不重要;2. 强调动作的承受者;3. 使句子结构更加客观或正式。例如:“The book was written in 1980.”(这本书写于1980年。)

二、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

1. 转换为汉语的主动语态
当英语被动句中的动作执行者明确时,可以将其转换为汉语的主动句。例如:“The problem was solved by the engineer.”可译为“工程师解决了这个问题。”

2. 保留被动意义,使用“被”“受”“遭”等词
在需要强调被动意义或动作承受者时,可以保留被动结构。例如:“He was criticized by his teacher.”可译为“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。”

3. 转换为无主语句
当动作执行者不明确时,可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的无主语句。例如:“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reduce pollution.”可译为“已经采取措施减少污染。”

4. 转换为判断句
有些英语被动句实际上表示状态或性质,可译为汉语的判断句。例如:“The window is broken.”可译为“窗户是破的。”

三、实战注意事项
在考研翻译中,考生需结合上下文灵活处理被动语态。特别注意以下情况:

  1. 科技类文本中被动语态较多,需保持译文的客观性;
  2. 长难句中的被动结构可能隐藏主要信息,需仔细分析句子成分;
  3. 习惯表达中的被动语态需按汉语习惯翻译,如“It is said that...”译为“据说...”。

通过系统练习和积累,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,在考试中准确传达原文含义,同时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f-trans.com/product/249.html

更新时间:2025-11-26 12:02:31